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映像·台北

作者:張宇

原始博客連結

劃過了千山萬水的時空,揭開了走進台灣的塵封。隨著飛機緩慢的著陸,二月一日晚,我們抵達了台灣的行政中心——台北市。

透過巴士的車窗,我隱約看到那城市的燈光。恬靜,自然。少了一分喧囂,少了一點激宕,卻悄然之間在心中平添了一絲溫暖。我彷彿看到了家鄉的輪廓,親親的,近近的,遠遠的……

隨風飄搖而下的幾縷細雨,好像那無聲而友好的故有,默默地向我們表示著歡迎。黑暗中星星點綴的霓虹猶如那綻放的小花,將一縷芬芳獻給來自草原的朋友……

路人,汽車,橋樑,高樓。飛快地從視野中閃過,像只能播放一次的電影膠片,匆匆地從屏中溜走,令你只能回味。眼前疊加的畫面讓你感到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們的身影,陌生的是他們所歸屬的城市。一種對未知世界強烈的渴望從心中油然而生。

漸行漸緩的車子停了下來,也打斷了我繁雜的思緒。暗示著我們已經到達了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起身,下車,一步,一步,踏在台灣土地上的每一個腳印,每一個足跡都感覺是那麼的厚重而堅定,複雜但充滿著力量……

打來房門,卸下行李,疲憊的身體,疲憊的心,入眠,好夢……

次日,晨。台北的陽光透進窗,灑在被子上,柔和的暖意拂過臉頰,將我喚醒。我迫不及待地衝出房門,想第一時間體驗寶島的曙光,聆聽寶島的晨曲。驀然!門前青山綠水,庭內翠柏紅花,遠眺古閣高樓,近看別緻小築。溫柔的風夾雜著泥土的清香撲面而來,沁人心脾,神清氣爽。

映像台北,清晨最美。

坐 上計程車,前往陽明山野蔓園。司機整潔的制服,車上舒適的座椅,明亮的玻璃窗,淡淡的香氣,讓我看到一個城市文明形象的充分體現。穿過蜿蜒的街道,跨過起 伏的橋樑,攀上稍陡的高坡,我進入了陽明山的環抱。冬日的陽明,依然清翠。潺潺流水聲,啾啾飛鳥鳴,枝葉間穿透過的光柱打在地上形成了點點光斑;枝頭上高 掛的楊桃恣意的搖擺著,似乎炫耀著她的香甜可口。

不知不覺已散步在野蔓園中,野蔓園提倡對環境的友好,以一種寬闊的生命態度和對土 地真誠的愛去回饋自然。其創始人Bill Mallino提倡一種「永續莊園」,即一種永續性提供保護環境,食物以及人類棲息地的整合系統。其要求每個要素都發揮多重功能;每個設計都要有許多要素 來組成;每個要素都能彼此產生互動。園中植物錯落有致,品種繁多,隱隱地折射出一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脫與閒志。雞鳴狗吠,童跑婦炊的田園生 活模版讓我們暫時遠離了城市的喧鬧,遠離了工作的壓力,也遠離了疾病的侵擾。在這裡,他們的心從新回歸了自然的懷抱,最樸素,最純粹的感情將得到沉澱,洗 滌,淨化,傳承……

返程將回,已近傍晚,夕陽的餘輝將一片紅光播撒在台北上。站在陽明,極目遠眺,天,雲,山,城。天很近,雲很低,山很高,城很美,如夢如幻,如痴如醉。

映像台北,站山看夕陽,俯覽雲下城。

夕 陽抹去了最後一絲笑意,向我們道了晚安後依依不捨的藏在了地平線下。取而代之的是星月熠熠閃亮,隆重登場。黑夜的帷幕已徐徐拉下,而台北的精彩才剛剛登 場。忙碌了一天的人們不約而同的湧上街頭,去享受快節奏生活中難有的休閒。城市街道兩旁熙熙攘攘,比肩接踵,人頭攢動。笑聲,喊聲,叫賣聲,音樂聲交織成 一首都市繁華的交響曲。七彩霓虹,激光鐳射,將台北的夜晚閃成白晝。我應接不暇的接受著一切,不想錯過,也不想徬徨,想用心去體會,想用心去感觸。體會那 台北市井文化的多元,去感觸那台北居民日常生活的精髓。各式各樣的地方小吃散發著誘人的香氣,令人垂涎不止,品種樣式之多不禁讓人眼花繚亂;水果攤上擺著 青的,紅的,酸的,甜的,認識的,不認識的各種水果。個個嬌嫩欲滴,楚楚動人,讓你狠不得馬上一口吞下去,讓鮮甜甘美的果液潤透舍上每一個味蕾。

映像台北,夜沉醉……

再 日晨,準時的陽光再次敲打著我的窗門,將我叫醒。信步走在台北的街上,手中相機的快門不停地按下,咔嚓咔嚓……鏡頭裡記錄下的是一幢幢風格迥異,巧奪天工 的高樓;色彩斑斕,古風古韻的廟宇;路人一個個友好善意的微笑。放下相機,買好車票,我們坐上了台北的捷運(城市鐵路)。無論是上下電梯統一右靠(左邊讓 給有事快行的人),還是在車上座位的座法(青年人一般不座),或是先下後上從不擁擠的井然有序,都展現出台北市民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著實令人欽服……

映像台北,少了101大樓,少了忠孝橋,少了官渡宮。但即使沒有這些地標似的建築,仍能以小見大,窺豹見豹,從柴米油鹽中,從日常瑣事中,從街道的穿梭中得以體會,得以感悟。

映像台北,映像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