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菲
原始博客连结
在中国大陆流传这样一句话: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台湾已有十日有余,接触到的大多数是农业,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就我的所见所闻与我的家乡内蒙古做一比较,取长补短,如有偏颇之处,恭请各位指教。
我的家乡内蒙古物产丰富、地域辽阔,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农业发达,可做为工业原料资源的农、牧、林、副、矿产品的集结地,品类齐全,数量丰富。内蒙古集中发展经济作物,优越的水土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油料、甜菜、蓖麻、亚麻、花生、马铃薯等工业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品种。另外,内蒙古的畜牧养殖业资源也具有相当的潜在优势。目前,草原畜牧业和舍饲畜牧业以及农区养殖业都有很好的发展条件。
但是,经过这几天的学习实践比较发现: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化进程目前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称其为成熟的现代农业经济。
在台湾,虽然受到地域面积的限制,但台湾农民的耕作已经很现代化了,我要说的却是其中传统农业的不分。一说到传统的耕作方式,也许不少人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 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场景,没错,这就是台湾的传统农业。传统农业以小生产为特征,规模小、商品率低、科技含量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农经济"。纪录片《无米乐》就讲述了这样的农人从无到有,慢慢体会耕种的乐趣,知足常乐的乐天心态。
台湾的农民其实很不像农民,他可以用季风解释耕作原理;可以用无污染的原则经营土地;可以运用网络技术经营自己的山林,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抛开农林耕作经验来讲,大陆的农民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大多数还是靠天吃饭。
台湾,通过开发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发展" 一村一品" 的特色经济,农业开始承担起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化传承、教育等功能,由此也形成了生态保护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循环农业、服务型农业等。
简单的农具,传统的农舍,再加上生动的讲解,就可以形成一个简易的博物馆,让所有人了解农村、接近农村,“粘手、粘脚、也粘住心”,发展传统的经济,把农业做精、做细,这就是台湾农业最大的特色。
那么,我们同样的,也可以把我们的农业向现代化转变,加强农民素质、提高教育水平,大力推动无污染农业,相信,息息相关,共同发展,我们的农业会立于不败之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