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0日 星期二

映象·台北

作者:張宇
原始博客连结

划过了千山万水的时空,揭开了走进台湾的尘封。随着飞机缓慢的着陆,二月一日晚,我们抵达了台湾的行政中心——台北市。

透过巴士的车窗,我隐约看到那城市的灯光。恬静,自然。少了一分喧嚣,少了一点激宕,却悄然之间在心中平添了一丝温暖。我仿佛看到了家乡的轮廓,亲亲的,近近的,远远的……

随风飘摇而下的几缕细雨,好像那无声而友好的故有,默默地向我们表示着欢迎。黑暗中星星点缀的霓虹犹如那绽放的小花,将一缕芬芳献给来自草原的朋友……

路人,汽车,桥梁,高楼。飞快地从视野中闪过,像只能播放一次的电影胶片,匆匆地从屏中溜走,令你只能回味。眼前叠加的画面让你感到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们的身影,陌生的是他们所归属的城市。一种对未知世界强烈的渴望从心中油然而生。

渐行渐缓的车子停了下来,也打断了我繁杂的思绪。暗示着我们已经到达了剑潭(青年活动中心)。起身,下车,一步,一步,踏在台湾土地上的每一个脚印,每一个足迹都感觉是那么的厚重而坚定,复杂但充满着力量……

打来房门,卸下行李,疲惫的身体,疲惫的心,入眠,好梦……

次日,晨。台北的阳光透进窗,洒在被子上,柔和的暖意拂过脸颊,将我唤醒。我迫不及待地冲出房门,想第一时间体验宝岛的曙光,聆听宝岛的晨曲。蓦然!门前青山绿水,庭内翠柏红花,远眺古阁高楼,近看别致小筑。温柔的风夹杂着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神清气爽。

映象台北,清晨最美。

坐上计程车,前往阳明山野蔓园。司机整洁的制服,车上舒适的座椅,明亮的玻璃窗,淡淡的香气,让我看到一个城市文明形象的充分体现。穿过蜿蜒的街道,跨过起伏的桥梁,攀上稍陡的高坡,我进入了阳明山的环抱。冬日的阳明,依然清翠。潺潺流水声,啾啾飞鸟鸣,枝叶间穿透过的光柱打在地上形成了点点光斑;枝头上高挂的杨桃恣意的摇摆着,似乎炫耀着她的香甜可口。

不知不觉已散步在野蔓园中,野蔓园提倡对环境的友好,以一种宽阔的生命态度和对土地真诚的爱去回馈自然。其创始人Bill Mallino提倡一种“永续庄园”,即一种永续性提供保护环境,食物以及人类栖息地的整合系统。其要求每个要素都发挥多重功能;每个设计都要有许多要素来组成;每个要素都能彼此产生互动。园中植物错落有致,品种繁多,隐隐地折射出一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与闲志。鸡鸣狗吠,童跑妇炊的田园生活模版让我们暂时远离了城市的喧闹,远离了工作的压力,也远离了疾病的侵扰。在这里,他们的心从新回归了自然的怀抱,最朴素,最纯粹的感情将得到沉淀,洗涤,净化,传承……

返程将回,已近傍晚,夕阳的余辉将一片红光播撒在台北上。站在阳明,极目远眺,天,云,山,城。天很近,云很低,山很高,城很美,如梦如幻,如痴如醉。

映象台北,站山看夕阳,俯览云下城。

夕阳抹去了最后一丝笑意,向我们道了晚安后依依不舍的藏在了地平线下。取而代之的是星月熠熠闪亮,隆重登场。黑夜的帷幕已徐徐拉下,而台北的精彩才刚刚登场。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不约而同的涌上街头,去享受快节奏生活中难有的休闲。城市街道两旁熙熙攘攘,比肩接踵,人头攒动。笑声,喊声,叫卖声,音乐声交织成一首都市繁华的交响曲。七彩霓虹,激光镭射,将台北的夜晚闪成白昼。我应接不暇的接受着一切,不想错过,也不想彷徨,想用心去体会,想用心去感触。体会那台北市井文化的多元,去感触那台北居民日常生活的精髓。各式各样的地方小吃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令人垂涎不止,品种样式之多不禁让人眼花缭乱;水果摊上摆着青的,红的,酸的,甜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各种水果。个个娇嫩欲滴,楚楚动人,让你狠不得马上一口吞下去,让鲜甜甘美的果液润透舍上每一个味蕾。

映象台北,夜沉醉……

再日晨,准时的阳光再次敲打着我的窗门,将我叫醒。信步走在台北的街上,手中相机的快门不停地按下,咔嚓咔嚓……镜头里记录下的是一幢幢风格迥异,巧夺天工的高楼;色彩斑斓,古风古韵的庙宇;路人一个个友好善意的微笑。放下相机,买好车票,我们坐上了台北的捷运(城市铁路)。无论是上下电梯统一右靠(左边让给有事快行的人),还是在车上座位的座法(青年人一般不座),或是先下后上从不拥挤的井然有序,都展现出台北市民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着实令人钦服……

映象台北,少了101大楼,少了忠孝桥,少了官渡宫。但即使没有这些地标似的建筑,仍能以小见大,窥豹见豹,从柴米油盐中,从日常琐事中,从街道的穿梭中得以体会,得以感悟。

映象台北,映象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