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筆作者:肖菲
原始博客連結
台灣早期原住民分佈圖
現今台灣原住民分佈圖
事 物是要用心靈去感受的,用心聆聽、用心感受,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 我們知道蘭花如果沒有了根就無法生存,那麼,沒了根的民族將何去何從?台灣,一個擁有豐富民族的魅力寶島,卻四處飄零著這樣一朵又一朵的蘭花,眼見著美麗 的蘭花漸漸枯萎,台灣的同胞又怎能不心痛呢?他們一直堅強如斯、團結如斯、同耕同作、息息相關,但是殘酷的現實卻離棄了他們,現實剝奪了了他們的姓氏,剝 奪了他們的土地,甚至剝奪了他們的後代享受到平等教育的權利。
原住民就台灣土地上這樣漂泊的蘭花,原住民是指漢人移居台灣前最早抵達台 灣定居的族群、原住民。幾世紀以來,台灣原住民經歷了各種不同殖民民族的經濟競爭和軍事衝突。當時的中央集權式政府有意地針對原住民族進行語言上和文化上 的同化政策,並持續地經由貿易、通婚等等和原住民進一步接觸,最終導致很大幅度的語言消亡和族群認同的消失。
舉例來說,在大約26種已 知的台灣原住民語言(統稱為台灣南島語言)中,至少有10種語言已經消亡,5種瀕臨消亡,其他多種語言則出現輕微程度的損害。自從語言學家認為台灣是南島 語系的發源地以來,這些語言已經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台灣原住民缺乏關注,原住民的生活,經過數十年的轉化,卻沒有的到足夠的重視,相對比而言,歸根結底 是社會與原住民對自身不夠重視,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我們覺得可以通過以下渠道來改善現狀。如下:(一)為了加強這種教育,台灣當局已經做出了他們的努力, 諸如:開設了原住民電視台、在相關法律中有涉及民族保護問題,只是成效頗微。
我們認為我們可以借助於家庭、學校、媒體、政府、議會、無 黨派團體以及眾多的渠道和媒介,傳揚民族文化,鼓勵年輕一代繼續保持民族語言、風俗、服飾等,少數民族有著燦爛的民族文化和具有鮮明特色的生活習慣、風土 人情。少數民族勤勞、善良、熱情好客,能歌善舞以及質樸,對人真誠,勇敢、團結等優良品質,他們繼承了本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在思想教育過程中結合少數民 族地區群眾以上的特點,要不斷的結合新形勢、新情況,制定出切實有效可行的方法激發出少數民族地區的社區、各種社會組織、政府等機構的潛能,積極培育民族 地區公民的民族意識。
(二)我們要拓寬少數民族公民政治參與的民主渠道。就像美國總統奧巴馬當選即為少數民族政治 的開端。民族個體成員的政治參與既是少數民族政治社會化程度的衡量指標,也是促進少數民族政治社會化的重要手段。在台灣政治參與政治冷漠並存的狀態下,我 們要努力,使原住民眾參與政治文化的建設。總之,原住民要發展的主要方面並不是完全依賴於政策、法律等輔助條件,還要依靠自身來改變現狀。
我 們要熱愛自己的語言,尊重自己的文化,信賴自己的民族,要驕傲的把自己的文化向所有人展示,這不僅是每一個原住民的責任,更是他們的義務,只有所有人眾志 成城,才能用我們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認同感推動一個民族的復興與發展。最後我們要與大家重溫這樣一個故事:有這樣一位立法委員,經常會帶著錄音機去一位原 住民老人那裡記錄他們的語言,但是有一天,當這位委員漫不經心時,老人突然對他說:「萬一錄音帶丟了,或者被人摔壞,該怎麼辦呢?你只要帶著你的眼睛、耳 朵、心來,就好了!」是的,用心聆聽、用心感受他的話,才能體會民族文化的真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