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哲
蹂躪中成長,坎坷中精緻
早上朦朧斷斷續續的小雨不覺給第四天的日程憑添幾分涼意,不沒來得急尋傘的焦慮,她又悄然地溜走了。從飯廳到教室的幾十步竟然沐浴到了最明亮的幾縷陽光,陰鬱的情緒被幾絲小雨洗劫而淨,剩下的儘是泥土的芬芳和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的空氣。
高金素梅女士謙遜地介紹了自己的背景和她所瞭解的原住民文化後,就開始了台灣原住民族的回顧與展望。四百年的漢人台灣歷史被書寫成了原住民族被殖民的歷 史。從葡萄牙人發現台灣,意外地叫出FORMOSA開始,這座美麗的寶島便成為一個民族被欺壓被瓜分被搶奪被蹂躪被殖民的縮影!這個步履維艱未來迷茫的縮 影啊!她緊緊地隊在本應挺拔地聳立的高山上,她籠罩在原本清明的藍天裡。從葡萄牙到荷蘭到鄭成功、從鄭成功再到清代的蕃政、從清代的蕃政再到現代之父劉銘 傳到日本理蕃時期,試問哪一個時期讓原住民的土地呈現出自我的面貌?試問哪一個統制者沒有曲扭原住民的面孔,毀壞他們的文化?!不,沒有。各樣的統治和時 期帶給台灣原住民的都是文化遺產的喪失和自我的淪陷。原住民在各種恥辱的屠殺與「以蕃制蕃」的內戰中喘息著,嘆息著、哭泣著......當某一天悲哀地發 現連自己的名字與姓氏都難以定奪,難以象徵地傳達出祖輩的關係與珍貴血統時,終於開始在成長的過程中吶喊!
原住人民開始尋找轉型正義在哪裡,尋找原住民族的自我的歷史、文字、面孔和心靈。人們的謾罵、叫囂、集會、示威和遊行鋪天蓋地地取代了原本久久地紮根於台 灣本土的清新、淡雅、恬靜和安逸。一次的反政鎮壓又會在下一次不同形式的反政運動的鮮活中消逝,而這一次不同形式的反政運動的鮮活又會在政府、政治當權更 殘忍的鎮壓中銷聲匿跡。每一次權益的爭取,每一聲原住民自我文化的保護都在坎坷中書寫著悚人的血淚史,逐步精緻而成型的歷史。
「紛 紛世事無窮盡,後來憑弔空牢騷。」時光飛速地在我們洗手的手盆中匆匆都有可以流過,更何況無知的我們在政治的泥土上想種出天然的自然的玉蘭花,那又談何容 易呢?!下午從中華民國立法院出來,滿載一頭的政治思想抬頭望天,一群群從遠遠的天際壓來的烏雲又鋪滿了我們的臉,如果一個民族的歷史真的像米蘭昆德拉說 的一樣「一切難逃永恆的輪迴」,那布拉格廣場上怎麼會有今天被其和平和瑰麗而迷失的遊客呢?
但當時斯大林的鐵騎與坦克橫掃捷克時,當地人也只是在摸索中前進,在摸索中尋求自由獨立的道路,不也同樣地沒有人確定哪一條是通往幸福的道路嗎?我的意思 是:無論台灣原住民姓氏名誰,無論台灣的未來何去何從。只要我們有力地開始有激情、有熱情可以傾已所能地銘記、開始追溯珍惜時,那即便是在蹂躪中、在坎坷 裡,在泥濘的狂風暴雨裡,我們依然可以在團圓中慢慢成長、逐漸精緻!在和諧的社會裡,更加炫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