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明霞
原始博客連結
我們今天參訪了四個地方:孔廟、台灣國立文學館、安平古堡以及國立成功大學。
孔廟是鄭驚時期在陳永華的倡導下修建的,不僅僅是為了紀念聖人孔子,而且還有教化的含義,在台灣,每年教師節前夕都會舉行一次祭孔大會,用於表達對傳授給我們知識的人以敬意,同時也讓後代領悟尊師重道的美德。
台灣國立文學館,台灣國立文學館始建於1915年,主要涉及藝術文化產業,今天感觸最深的是文學館內的互動藝術尤為鮮明,一件件靜態藝術品被賦予了靈動的 脈絡,不僅生動再現了藝術品的精華與美感,同時也為後人傳承文化積澱了價值的砝碼。依照台灣文學館所陳設的東西,不禁讓我想到我的家鄉內蒙古,在內蒙博物 館裡,大部分的展品都是實物展出,當然對於一些很難再現的東西,也會採用互動的藝術將過去的事物還原或者模擬再現,然而,這些僅僅侷限在靜止的
狀態上,下圖依次為內蒙古博物館外觀
以及內蒙古博物館內展出的物品
石雕人像
或許,借鑑一下台灣的動態互動藝術,將一些畫卷式的史詩動態化,賦予他們原本應有的靈性,從而讓後代能夠更加瞭解我們的文化,本文僅以文學館內的耕牛為例,解讀互動藝術,
該圖只是一個截面圖,實際上他是可以動的,我們只要用腳踩它的身體部位,他就會有相應的動作反應,這樣就像我們描述了一個生動的牛的形象。
第三站,我們來到了安平古堡,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三百年前荷蘭殖民統治後遺留下來的城牆,
我們一般認為城牆都是由水泥、混泥土以及轉塊粘合而成的,但出人意料的是,這面城牆卻是把牡蠣殼燒成灰後混合糖、糯米而製成的,我們或許會很不可思議,食 物也可以用來做牆?答案是肯定的,那麼緊接著我們或許又會懷疑,食物做的城牆豈不是要被螞蟻吃乾淨了嗎,其實不然,由於牡蠣殼燒成灰後就會變為石灰,而石 灰又是爬蟲類動物最為害怕的東西,因此,使用這種原料製成的城牆是不會被蟲啃食的。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了台灣著名的成功大學,首先引入眼簾的是蒼天古樹,
偌大的榕樹屹立在校園草坪之上,不僅給這個校園增添了幾抹亮色。在與成大學生的交流中,我們知道成大有六個校區,且名字各異,如勝利區,成功區等,並且他 們的課程設置相對比較輕鬆,一般為自由選課,學生可依據興趣和自身時間的安排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不再是曾經學校統一安排學生固定上課的傳統模式,在內蒙 的各高校裡自由選課的制度並沒有完全普及,往往只涉及一些補修學分的公共選修課會讓學生自己選擇,而大部分的課程如專業課以及專業選修課還是要由學校教務 處統一安排,儘管各有各的好處,但是從自身而言,還是希望所有的課程設置都能夠完全開放,這樣逃課的幾率也會相應的減少,同時由於選修了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也會提高學習的效率和積極性,有利於知識的盡快掌握。此外,在學生活動方面,成大主要集中在晚上,而在內蒙的學校,這樣的情況是很少存在的,除非特大的晚 會,一般都集中在週六日的雙休日時間裡,其實,雙休日很多學生要出去會朋友或是外出購物,參加學生活動的群體可能會有所減少,而晚上學生又有安排公共選修 課或是自主學習,這樣也會影響參加學生活動的人數,由此,我認為,地區儘管存在差異,但是我們可以預先調查一下,學生晚上及週末的活動流程大體瞭解他們的 動態,從而選擇比較寬鬆的時間段作為學生組織活動的時間,或許更能夠發揮學生機構所要達到的目的。
一天的行程又一次在漫長的旅途中度過,真的好累,然而我不會輕易的停下腳步,哪怕已經精疲力竭我還是會努力站起來繼續我的征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