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意在農業

共筆作者:甘明霞、王胡日查、烏雲其木格、陳哲、張學良、張宇


第一:音樂中的鄉村

第一堂課讓我重新認識了音樂在社會中的作用,原本以為音樂只是愉悅身心,消乏解悶的,卻不想音樂背後可以反應那麼多的社會現實,並且透過音樂我們還可以將其作為一種媒介鏈接生產與消費,推動農業的發展。

或許,看了上面的敘述我們會一臉茫然,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僅以課上張鐵志老師講授

所 講的實例作為參考,一方面,他認為音樂不只是個人感情的流露以及情感的抒發,更多的還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從七十年代的尋根之旅到九十年代的媒介鏈接,音 樂在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個時代,音樂衝出了傳統由上而下被控制的局面,開始透過音樂文學來尋找自己的根,而七十年代,李雙澤的《美麗島》正是這樣一種音樂,他通過優美的旋律向我們展現了台灣這個美麗富饒的地方所蘊含的無窮的生命水牛香蕉稻米玉蘭花

此歌唱出了台灣同胞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懷,也正是這首歌開啟了他們尋找自己文化、追尋自己根的漫漫征途。

另一方面,在張鐵志老師看來音樂也可以用來改變社會現實。九十年代交工運動組合出現,以《菊花夜行軍》為代表。後來交工樂隊分成兩支,但是他們的主題元素依然沒有改變,在以林生祥為代表的生祥樂隊裡,尤以《種樹》最 為突出,《種樹》反映了一種農村、農業與土地的關係,他倡導人們關注農業的發展,鼓勵青年人通過網絡以及發展有機農業等途徑推動台灣農業的發展。另一支好 客樂隊,則將音樂詮釋為一種媒介,並希望建立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鏈接,以改變和推動農業的發展,其中《踩下去》和《萬安晚安》比較突出。

上 這堂課之後,我就覺得我們以前並不是非常懂得音樂,我想每一首歌都是表達它自己內心的真實的想法,只有通過聆聽的人,用心去聽,明白它的意思或者表達的感 情,這樣這首歌才真正體現出了他的價值。在這裡我想到了,我們民族有很多民歌,或傳統的歌,我想這些都是我們的長輩們留給我們的財富,我們用心去領悟其中 的含義,開創展望我們的未來。

第二:野蔓園

坐 落在陽明山間,風景秀麗,景色怡人的「野蔓園」提倡對環境的友好,以一種寬闊的生命態度和對土地真誠的愛去回饋自然。其創始人Bill Mallino提倡一種「永續莊園」,即一種永續性提供保護環境,食物以及人類棲息地的整合系統。其理念是1.有機健康養生的園地(自然療法)。2.雙手 萬能的手作教室。3.自然資源。4.永續生態環境的落實與推廣。

園主也儘可能的使用生物資源,例如用濕地循環的方式來做天然野生游泳池,以代替過多的氯氣消毒的人工游泳池。農場主還會自己釀造醋、酒、果醬等,在這裡,他們的心重新回歸了自然的懷抱,最樸素,最純粹的感情將得到沉澱,洗滌,淨化,傳承……

第三:無毒農業和有機農業

其 實剛開始聽到這個無毒農業的時候呢,我就覺得就是沒有毒,很健康,綠色,不用化肥之類的。但是沒想到當洪輝祥老師給我們解釋這個的時候我才明白,原來不止 這些。據我自己的理解,其實無毒農業就是適當的用化肥,但是檢測時它是不會檢測到任何毒素。這樣就可以保護土壤,讓它的延用性更久。因為很長時間的使用化 肥會損壞土壤,這樣對農業也有影響啊。還有就是,科學的種植,在那天,我們在路上看到一片西瓜田,那個西瓜田是把固土的草全部除掉之後種下的而且更奇怪的 是種在河床上,大家都知道固土的那個草被除了,那麼土壤就很容易流失,每次河水都會沖走很多土,這樣慢慢的堆起來就會阻礙河流,還有它最終是流向海洋,所 以對海洋和生物也有很嚴重的污染。

去 社區大學時,我看到一群人自願來做這個有機農業,我很感動,因為他們有他們的目的和理想,但是我自己覺得這有點不切實際,因為有機農業,他耗費體力和時 間,這樣生產量就會減少,這樣就會供應不足。但是那位老師說的話很有道理,說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之後,作為一個思路去發展我們的農業。我覺得我們所學的我們 可以當成一面鏡子作為參考,來發展,而不是盲目的照搬,我想也可以回去之後對比,看看我們那裡不足,那裡做的好那麼就繼續發展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