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意在農業

共筆作者:甘明霞、王胡日查、烏雲其木格、陳哲、張學良、張宇


第一:音樂中的鄉村

第一堂課讓我重新認識了音樂在社會中的作用,原本以為音樂只是愉悅身心,消乏解悶的,卻不想音樂背後可以反應那麼多的社會現實,並且透過音樂我們還可以將其作為一種媒介鏈接生產與消費,推動農業的發展。

或許,看了上面的敘述我們會一臉茫然,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僅以課上張鐵志老師講授

所 講的實例作為參考,一方面,他認為音樂不只是個人感情的流露以及情感的抒發,更多的還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從七十年代的尋根之旅到九十年代的媒介鏈接,音 樂在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個時代,音樂衝出了傳統由上而下被控制的局面,開始透過音樂文學來尋找自己的根,而七十年代,李雙澤的《美麗島》正是這樣一種音樂,他通過優美的旋律向我們展現了台灣這個美麗富饒的地方所蘊含的無窮的生命水牛香蕉稻米玉蘭花

此歌唱出了台灣同胞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懷,也正是這首歌開啟了他們尋找自己文化、追尋自己根的漫漫征途。

另一方面,在張鐵志老師看來音樂也可以用來改變社會現實。九十年代交工運動組合出現,以《菊花夜行軍》為代表。後來交工樂隊分成兩支,但是他們的主題元素依然沒有改變,在以林生祥為代表的生祥樂隊裡,尤以《種樹》最 為突出,《種樹》反映了一種農村、農業與土地的關係,他倡導人們關注農業的發展,鼓勵青年人通過網絡以及發展有機農業等途徑推動台灣農業的發展。另一支好 客樂隊,則將音樂詮釋為一種媒介,並希望建立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鏈接,以改變和推動農業的發展,其中《踩下去》和《萬安晚安》比較突出。

上 這堂課之後,我就覺得我們以前並不是非常懂得音樂,我想每一首歌都是表達它自己內心的真實的想法,只有通過聆聽的人,用心去聽,明白它的意思或者表達的感 情,這樣這首歌才真正體現出了他的價值。在這裡我想到了,我們民族有很多民歌,或傳統的歌,我想這些都是我們的長輩們留給我們的財富,我們用心去領悟其中 的含義,開創展望我們的未來。

第二:野蔓園

坐 落在陽明山間,風景秀麗,景色怡人的「野蔓園」提倡對環境的友好,以一種寬闊的生命態度和對土地真誠的愛去回饋自然。其創始人Bill Mallino提倡一種「永續莊園」,即一種永續性提供保護環境,食物以及人類棲息地的整合系統。其理念是1.有機健康養生的園地(自然療法)。2.雙手 萬能的手作教室。3.自然資源。4.永續生態環境的落實與推廣。

園主也儘可能的使用生物資源,例如用濕地循環的方式來做天然野生游泳池,以代替過多的氯氣消毒的人工游泳池。農場主還會自己釀造醋、酒、果醬等,在這裡,他們的心重新回歸了自然的懷抱,最樸素,最純粹的感情將得到沉澱,洗滌,淨化,傳承……

第三:無毒農業和有機農業

其 實剛開始聽到這個無毒農業的時候呢,我就覺得就是沒有毒,很健康,綠色,不用化肥之類的。但是沒想到當洪輝祥老師給我們解釋這個的時候我才明白,原來不止 這些。據我自己的理解,其實無毒農業就是適當的用化肥,但是檢測時它是不會檢測到任何毒素。這樣就可以保護土壤,讓它的延用性更久。因為很長時間的使用化 肥會損壞土壤,這樣對農業也有影響啊。還有就是,科學的種植,在那天,我們在路上看到一片西瓜田,那個西瓜田是把固土的草全部除掉之後種下的而且更奇怪的 是種在河床上,大家都知道固土的那個草被除了,那麼土壤就很容易流失,每次河水都會沖走很多土,這樣慢慢的堆起來就會阻礙河流,還有它最終是流向海洋,所 以對海洋和生物也有很嚴重的污染。

去 社區大學時,我看到一群人自願來做這個有機農業,我很感動,因為他們有他們的目的和理想,但是我自己覺得這有點不切實際,因為有機農業,他耗費體力和時 間,這樣生產量就會減少,這樣就會供應不足。但是那位老師說的話很有道理,說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之後,作為一個思路去發展我們的農業。我覺得我們所學的我們 可以當成一面鏡子作為參考,來發展,而不是盲目的照搬,我想也可以回去之後對比,看看我們那裡不足,那裡做的好那麼就繼續發展下去。

從台灣文創產業,反思蒙古文化保存與復興

共筆作者:肖菲、張岩、烏玉罕、王豔麗、莎日娜、娜仁圖雅

原始博客連結

首先,我僅代表我個人以及我們第二小組向本次活動的主辦方——蒙藏基金會、承辦方——數位文化協會以及所有對曾經幫助過我們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謝謝諸位先生女士在一路上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和熱心關懷。


我 是內蒙古大專青年台灣研習營第二組的成員,這次我們的選擇的議題是從台灣的文創產業反思蒙古文化的保存與復興。台灣的文創產業近年來迅速發展,其中一些創 新行為與特殊的運營模式,使傳統文化擴大了社會方面的影響,給我們組成員對此議題感觸最深的參訪地就是海角七號的拍攝地點墾丁與春陽部落的張媽媽工作坊, 因為《海角七號》的火爆播出,使得當地的旅遊業迅速走俏,帶動當地的文化產業火爆升溫,人們紛紛來到墾丁一度她的芳容,當然,人們做的最多的事還是拍照、 留念與旅遊消費,《海角七號》的案例是典型的故事行銷。而南投春陽村張媽媽工作室則是將傳統文化用品與現代生活用品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最好案例。

張 媽媽八歲起跟著媽媽學習傳統的手工織布手藝,十六歲便可以教授別人編織了,而現在在手上的織布機更是由奶奶傳下來的百年織布機。張媽媽對於傳統編織手藝的 傳承相當重視,因此利用教學始民族手藝能夠延續到下一代,故事講到這如果將傳統文化與旅遊業有機的結合,再輔助於故事行銷的效果會更加有效。
在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藍藍的是那麼高遠而清澈,白白的雲是那麼的醇厚而聖潔,綠茵茵的草原像一幅廣闊壯觀、隨意舒展開得、活生生的海洋一般的雄壯畫卷,草原清爽的風,帶著綠草甘醇的清香,從車窗外瀰漫撲來,這是真正的空氣,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在遼闊的大草原上有著豐富的資源可以發揚利用

昭君墓、內蒙古賽馬場、大窯文化、金剛座舍利寶塔、清公主府成吉思汗栓馬樁、湖倫湖、貝爾湖扎蘭屯、格根塔拉草原、希拉穆仁草原、涼城岱海旅遊區、沙漠奇觀等等……大大小小九十餘處景點。

近 年來草原上勤勞智慧的人們也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開發具體濃郁的蒙古特色和公眾參與性強的民間藝術旅遊活動。並推出一系列融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 為一體。以草原風光、民族風情、民族體育的旅遊精品。比例,位於大漠深處的阿拉善去年舉辦過胡楊林觀光旅遊,舉辦牧民歌詠比賽以及塞駱駝,尋駱駝,摔跤, 射箭比賽,摩托車穿越沙漠比賽。

旅遊的發展可以帶動民俗一用品及手工工藝品的消費,從而引起人們對民俗文化的重視與保護,甚至發揚。

從台灣原民運動,看少數民族與主流政治的關係

共筆作者:哈申吐力古爾、伊拉樂塔、阿敏、麥拉蘇、白旭楠

原始博客連結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台灣蒙古族同胞,同學們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謝蒙藏基金會給我們內蒙古大學生參訪團提供這樣寶貴的機會,讓我們有機會瞭解台灣,心台灣,熱愛台灣。 同時也非常感謝對本次活動辛勤付出的老師,評委,以及所有工作人員表示最中心的祝福誠摯的謝意。

在此我和阿敏代表我們第三組全體成員跟大家共勉此次冬令營活動中收穫與喜悅。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我們第三組的全體成員: 他們分別是:
阿敏;內蒙古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06級學生,現任校學生會文藝部部長。 伊拉樂塔:內蒙古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冶金工程07級學生,現任學生會藝術團團長。
白旭南: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市場營銷07級學生,現任學生會文藝部部長,
麥拉蘇: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農林經濟管理07級學生,現任校藝術團團長,校學生會辦公室主任。
哈申圖力古爾:本人,內蒙古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城市規劃06級學生,現任內蒙古工業大學學生聯合會主席。

下面我們分三部分跟大家共享: 分別是:
1》台灣原住民在生產,教育,權益,生活上取得的成績。
2》內蒙古自治區在民族自制的正確領導下所取得的成績和不足之處。
3》台灣原住民的祝福和對自己民族的期盼。
第一:

台灣原住民農村發展經過三個階段,分別是發展,衰落和轉型。每個階段都有 不同的發展變化,但不管發生什麼變化,他們始終堅持綠色,環保,健康,和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相結合,採取不同的舉措,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同時運用台灣的文化產業得力於台灣原有的科技優勢,以及獨特的營銷方式,近些年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同 時提高了民族的影響力,引起政府機關的重視與關懷。這時,我不由 的回想起我們美麗的大草原內蒙古,草原日漸在荒漠,沙塵暴漫天飛舞,草原上的生物群種越來越減少,這意味我們的生存環境即將遇到危機,在大的面積,在多的 資源只能成為一片荒涼的、孤僻的平原。作為這片故土的孩子,我應該站起來,借鑑台灣生態環境保護的經驗,去捍衛和綠化我們大草原原有的面貌,寬闊,幽綠, 豪爽,是我們大草原向每一個世人展現的面貌,如今的狀況確如此惡化,作為這片土地的主人我們的責任,我們的義務在哪裡?如果我們的資源耗盡的時候,我們的 子孫後代應該如何生存?這一切都提醒我們換一種思維去審視自己,如何保護自己的生態環境。失去物質上的資源並不可怕,但失去精神文化的時候我覺得沒有比這 個更可怕的了,文化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但失去自己民族文化的時候,我們有資格談競爭嗎?所以我們通過此次交流平台當做借鑑,把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永 遠放在第一位,作為草原兒女我們應該把草原人最好客的一面和最大的熱情投入在民族文化和民族事業的發展中,這促使我們不斷學習其他民族寶貴的經驗,不斷鞏 固和提升自己民族特有的文化,帶動地方經濟又快,又好,又穩的發展,這都離不開我們每一位年輕人的付出與奮鬥。

第二:
內蒙古自治區在民族自制的正確領導下所取得的成績和不足之處。
內 蒙古是最早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在民族區域自制政策的引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體體現在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和幹部的培養。內蒙古是中華民族的文化 發源地之一,有豐富的文化遺存和獨特的民族文化藝術。蒙古族遊牧文化是草原文化的主體,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資源是文化產業開發的寶貴資源。內蒙古文化 藝術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區特色。民族音樂文化絢麗多彩,高揚優美的蒙古長短調民歌,輕快剛健的蒙古舞,悠揚深情的馬頭琴及草原風格的演奏,使蒙古族 有"音樂舞蹈民族"之美譽。這些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蘊的文化藝術資源是構成內蒙古別具一格、獨領風騷的精神文化產品的基本元素,是我們內蒙古打造民族文化產 品"特色牌"的掌中寶典。

  然而,文化資源的優勢不能自動地轉換為文化產業和文化輻射力的優勢,對文化資源的充分發掘,系統的科學的開發,使之轉化為文化商品和文化產業,滿足當代社會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這是建設文化大區的必然要求。
新時期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競爭,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文化的競爭

我 們內蒙古的文化產業剛剛起步,文化產業對全區GDP的貢獻尚不足觀。當前應該大力發展以知識密集型和高附加值、技術含量高、無污染、可重複開發和不斷轉換 等為特徵的文化產業。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問題上,首先注意兩個觀念誤區。一是把文化產業簡單地理解為文化資源的產業化開發。二是把發展文化產業簡單地理解成 把文化事業單位推向市場,實行簡單化的"斷奶",並由此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是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新興的領域,是以產業化的方式,滿 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這遠遠不是開發幾處文物旅遊景點、幾家文化事業單位下海所能涵蓋的。比如,面對豐厚的文物資源,缺乏科學利用 和有效涵養,只是為了滿足文化旅遊業需要,很可能是旅遊線路延伸到哪裡,旅遊污染就出現在哪裡。這樣不僅文化產業難以得到健康長足發展,那些傳統的文化資 源,如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人文以及自然景觀等等,也將不堪重負。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文化輻射力來自於文化名牌產品和文化精品。沒有文化名牌精品,就不 可能產生全國性影響,更不會對當代審美精神和價值取向的引導作用,也就談不上文化輻射力。我們應該實施文化精品推進戰略,下力氣進行歷史文化資源整合,發 展特色文化,打造具有現代民族地區風格和氣派的文化精品,積極開發和培育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文化產業集團和文化品牌。把內蒙古發展成為優秀文化 人才的聚集地,優秀文化產品的催生地和優秀文化成果的展示地。最終形成文化的競爭力、文化的影響力和文化的輻射力以及三個力所產生的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 效益,其他方面或許我還不是很瞭解,但是通過這些天的學習與交流對於台灣原住民文化產業還是知道了一些,台灣的文化產業得力於台灣原有的科技優勢,以及獨 特的營銷方式,近些年得到了很快的發展,這一切給了我們很大的啟迪,我在想或許這樣的發展方式也會適用於我們蒙古民族文化的保存以及傳播。

以台為鏡,共同繁榮

作者:肖菲

原始博客連結

在中國大陸流傳這樣一句話: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台灣已有十日有餘,接觸到的大多數是農業,針對這個問題,我想就我的所見所聞與我的家鄉內蒙古做一比較,取長補短,如有偏頗之處,恭請各位指教。


我 的家鄉內蒙古物產豐富、地域遼闊,自然生態環境優越,農業發達,可做為工業原料資源的農、牧、林、副、礦產品的集結地,品類齊全,數量豐富。內蒙古集中發 展經濟作物,優越的水土氣候條件適宜種植油料、甜菜、蓖麻、亞麻、花生、馬鈴薯等工業價值較高的經濟作物品種。另外,內蒙古的畜牧養殖業資源也具有相當的 潛在優勢。目前,草原畜牧業和舍飼畜牧業以及農區養殖業都有很好的發展條件。


但是,經過這幾天的學習實踐比較發現:內蒙古自治區農業化進程目前處於初級階段,還不能稱其為成熟的現代農業經濟。

在 台灣,雖然受到地域面積的限制,但台灣農民的耕作已經很現代化了,我要說的卻是其中傳統農業的不分。一說到傳統的耕作方式,也許不少人腦海中浮現出來的 是" 面朝黃土背朝天" 的場景,沒錯,這就是台灣的傳統農業。傳統農業以小生產為特徵,規模小、商品率低、科技含量少,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小農經濟"。紀錄片《無米樂》就講述了 這樣的農人從無到有,慢慢體會耕種的樂趣,知足常樂的樂天心態。
台灣的農民其實很不像農民,他可以用季風解釋耕作原理;可以用無污染的原則經營土地;可以運用網絡技術經營自己的山林,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果拋開農林耕作經驗來講,大陸的農民由於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大多數還是靠天吃飯。

台灣,通過開發利用各類農業資源,發展" 一村一品" 的特色經濟,農業開始承擔起生活休閒、生態保護、旅遊度假、文化傳承、教育等功能,由此也形成了生態保護農業、休閒觀光農業、循環農業、服務型農業等。
簡單的農具,傳統的農舍,再加上生動的講解,就可以形成一個簡易的博物館,讓所有人瞭解農村、接近農村,「粘手、粘腳、也粘住心」,發展傳統的經濟,把農業做精、做細,這就是台灣農業最大的特色。
那麼,我們同樣的,也可以把我們的農業向現代化轉變,加強農民素質、提高教育水平,大力推動無污染農業,相信,息息相關,共同發展,我們的農業會立於不敗之地。

台灣印象之七 2009年2月8日

作者:肖菲

原始博客連結

孔廟一踏進孔廟「文武百官皆下馬」,醒目莊嚴,孔廟很神聖,來到這裡的朝拜的是自己的信仰,貼近自己的靈魂,這裡供奉的是我們的精血,門票就玷污了這方淨土,尊師重道是孔先生留給我們的,我們要身體力行,而不拘泥於形式上的膜拜。

台灣文學館看到了大家都看到了,可是我的感覺卻無人知曉,「泰雅族」昔日邐迤的風光遭到了日本人的蹂躪,族人們藉著對這片土地的瞭解,重創日軍,但卑劣的日本人用不符合規定的武器襲擊人,致使這個民族幾近滅亡,我以為他們會留奮起反擊,但泰雅族放棄了,接受了民族同化教育,我們不可以片面的將他定一位漢奸,因為他只是我餓了要保護自己的孩子,僅此而已,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可能他們不是合格的國民,但他們是合格的父親、丈夫,為了這 ,他們忍辱負重,獨自承受了所有人的謾罵,這才是真正的勇士,讓我們為強者喝彩。

成功大學「大學,非大樓也」,濃郁的讀書氣息告訴我們她資歷,參天的大樹,豐富的歷史,還有多元的人文,校園裡遍佈留有的團隊,還有在樹旁沉思的老人 ,百年的文物就安靜的佇立在西側,繼續著文化的沉積,遠離世俗,靜觀這裡的興衰與風采!

我的感受,我的想法

作者:烏雲其木格

原始博客連結

1200b57c216g214

我們第一次來到台灣

來到台灣,通過十幾天的學習和參觀,我瞭解到台灣的旅遊業很發達。不論是台北市裡或南下以後參觀過的鄉村,都吸引了不少來客。就像在恆春鎮裡,就有因為 《海角七號》而發展起來的觀光業,主人公唯美的愛情讓他們的木屋成為了旅遊觀光的好去處;因為擁有獨特的海邊的自然風景,左營帶動周邊經濟迅速發展;還有 菁療村獨特的文化和與眾不同的體驗吸引了大批遊客。但是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原住民部落的參訪,因為我自己也是少數民族,所以我以同樣的立場關心著這些僅佔 台灣人口很少一部分的族群,因為我們息息相關!

通過瞭解,我知道很多原住民都沒有自己的文字,這樣的話只能口口相傳,經歷了這麼多的歷史,有些文化傳統早已被遺忘。台灣的原住民以及我們內蒙古也有不少 蒙古族青年開始對自己的民族產生陌生感,甚至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有些不會說自己的母語,我覺得這因該引起我們的關注。我們應該採取積極措施,高度重視和 發展我們的民族教育和文化發展事業。努力建設一個團結、富裕、文明的少數民族自治區。

在近十幾天的旅程當中我終於有機會和原住民零距離相處,在這我不禁想到我們內蒙古的現狀。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內蒙古的蒙語授課中小學生在本民族學生中曾達到 60%,但由於種種原因,此後有明顯下降,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由於教育廳等教育部門積極採取有力措施,今年來中小學蒙語授課學生又有明顯回升。此外在民族 教育中採取了很多政策。例如:開始實行補助政策、減免學費政策、高考加分政策、以及就業時有優先考慮政策等,以此鼓勵少數民族去學習自己的文化,傳承自己 的民俗傳統,讓自己的文化一代又一代傳下去。可以說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無論怎樣如果我們本身自己的民族文化,我們不積極的去推崇自己的文化,以及傳承 下去的話,我想還是不能起到根本的作用!

邵族,是原住民族群當中人口最少的一個,所以他們的發展令人擔憂,我懷著忐忑踏進了這個古 老的村落,原始的木屋,傳統的語言文字,無一不招示了他們的濃厚的文化底蘊,接待我們的是幫忙邵族重建家園的謝英俊老師,他是自願來到邵族部落幫助這些族 民的,為什麼他們會引起別人的注意,還有會自願幫助他們保護文化?我想除了他們的人數少到讓眾人驚訝之外,是因為他們已經深刻的意識到保留和傳承自己的民 族文化和民俗民情的重要性,而且一些傳統民俗一直流傳到現在,所以才會使人想把這個民族的文化保留下去!等我回到家鄉我相信我會開始尋找被我們遺忘的傳統 文化、民俗,我會盡我所能保護我的民族文化,為我親人們、也為了我的下一代,讓內蒙古的特有文化更加繁榮。

從台灣的經濟現狀看內蒙古經濟所得到的啟發

作者:王胡日查

原始博客連結

在台灣的這些天我看到了現在的台灣,有了很多的啟發!台灣一直以來擔當著加工者的角 色,製造業和農業比較發達。這些加工廠排放的煙和廢渣對環境帶來了比較嚴重的後果。例如台灣的戴奧辛污染事件!這些年台灣已經注意到了環境問題和「沒有創 新就沒有競爭力」的法則。所以現在他們在努力改變這種現狀,EEEPC就是個很好的案例,他們在電腦軟件方面運用了自由軟體,這項創新給他們帶來了與全球 頂級電腦企業競爭的籌碼。

台灣用不充裕的農田,養著2300多萬人口。這使台灣充分的把先進的科技技術以及地球村的理念運用到了各個行業,這使他們的經濟現狀有了很大的改觀!例 如:他們用世界各國的優良植物品種與本土植物相結合,來種植一些適合台灣種植的經濟利潤很高的雜交農作物和水果蔬菜!在屏東阿川哥(一個很有遠見的農民) 的農田裡看到了由於地理原因,種植的洋蔥和雜交芒果田!台灣充分的利用了他們僅有的土地,科學的種植了最適合的農作物,獲得了大豐收。

5e89515c2bd9cc6f373ea

阿川哥在激情演講,有機會一定要聽聽喔!很棒的!

5e89515c46294814bc8d6

阿川哥成長茂盛的芒果林

在台灣有幸參觀了學學文創製業,在這裡我看到了,文化傳播的新方式。兩種產業整合,可以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例如:在恢復建設明智製糖株式會社時他們把這 些日治時期的建築物與現代藝術相結合以後變成了一個既是歷史教育基地也是文化傳播中心!這些事都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內蒙古現在是能源基地,連續六年GDP的增長速度是大陸第一。但這不是長久之策!能源總會有一天用完,等到幾百年甚至是幾十年後資源都用完了我們的子孫後 代怎麼辦啊?大量的能源開採的結果是加速了草原的沙漠化!能源的過量開採是要付出慘重的代價的!所以我們要思考一種新的產業模式,一種多元化的產業結構!

由以上的感觸我想到了內蒙古的畜牧業。內蒙古的牲畜總數達到了一億頭(只),羊的總數就達到了6000萬隻,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啊!我們算一筆帳,一隻活 羊能賣到800RMB,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一隻羊充分的利用以後會賣到多少RMB呢?下面有一個想法與大家分享。這也是我的夢想,我會為他而奮鬥下去的!

我想成立一家蘇尼特羊集團。下屬蘇尼特羊養殖基地,蘇尼特羊肉製品公司,蘇尼特羊絨服裝公司,蘇尼特工藝品公司及蘇尼特羊肉火鍋餐飲連鎖公司。

5e89515c4629496e8f443

蘇尼特純種羊

蘇尼特羊是在半荒漠草原生態條件下經過長期繁育而成的蒙古羊系中的優良種羊,肉質鮮美的土種羊,素以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的涮羊肉而聞名,中心產區是蘇尼特 左、右旗有190餘萬隻。蘇尼特羊羔羊生長發育快,6月羯羔活重達35.2公斤,胴體重16.2公斤,屠宰率47.9%,淨肉重12.2公斤,淨肉率 34.6%,尤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極適於肥羔生產。蘇尼特羊肉比其他地區羊肉水份少、干物質多。
蘇尼特羊養殖基地的品種要選用內蒙古優質品種蘇尼特羊和國外優質種羊交配的優質品種!養殖方法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種植適合蘇尼特草原的草種,在此過程中一 定要保證不用任何化學藥品,保證草的質量。還有羊的疾病預防方面要做到位!要讓羊在最佳的環境中成長,以便保證它的肉質的同時增加其單隻羊的產肉量。要達 到無毒養殖的國際標準!

蘇尼特羊肉製品公司採用羊肉的直銷與製作羊肉製品相結合(羊肉價格高時直銷比例大,低時羊肉製品比例高),請一些國內名廚用羊肉製成半成品或成品。還有用羊的內臟做羊雜碎,羊雜碎也要做成半成品或成品。半成品人們帶回家後稍加工後食用,熟食可以直接食用。

5e89515c46294ae832686 5e89515c46294b0b7ac6f

蘇尼特羊絨服裝公司要創建一個新型的羊絨服裝的品牌。定位在高端人群,與鄂爾多斯羊絨衫不同的是,用內蒙古的傳統服飾與現代化的服裝理念相結合創造出一個世界知名品牌!

蘇尼特工藝品公司則請一些著名藝術家用羊頭和羊骨製作優美的工藝品暢銷全球!

蘇尼特羊肉火鍋餐飲連鎖公司則借鑑北京東來順餐廳用蘇尼特羊肉製作涮羊肉和小肥羊火鍋的案例。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創意。做一個國際餐飲連鎖公司。

好的產品要有好的行銷!只有把最後一關行銷做好了,才能獲得成功!

這樣一來一隻羊的價值可就倍增了!內蒙古農牧業產業中畜牧業佔百分之四十七。所以在畜牧業這一方面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好每隻牲畜。

在增加經濟收入的同時,一定要控制每畝地平均牲畜的數量,以免超出草原的負荷量,造成環境的破壞!現在內蒙古運用圈養和限制每畝地牲畜數量的方式在保護環境方面有了顯著的成效。預計未來會更加美好!所以蘇尼特羊集團的未來是一片美好啊!

5e89515c07042206d14c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