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课让我重新认识了音乐在社会中的作用,原本以为音乐只是愉悦身心,消乏解闷的,却不想音乐背后可以反应那么多的社会现实,并且透过音乐我们还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媒介链接生产与消费,推动农业的发展。
或许,看了上面的叙述我们会一脸茫然,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仅以课上张铁志老师讲授
所讲的实例作为参考,一方面,他认为音乐不只是个人感情的流露以及情感的抒发,更多的还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从七十年代的寻根之旅到九十年代的媒介链接,音乐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时代,音乐冲出了传统由上而下被控制的局面,开始透过音乐文学来寻找自己的根,而七十年代,李双泽的《美丽岛》正是这样一种音乐,他通过优美的旋律向我们展现了台湾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所蕴含的无穷的生命水牛香蕉稻米玉兰花
此歌唱出了台湾同胞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也正是这首歌开启了他们寻找自己文化、追寻自己根的漫漫征途。
另一方面,在张铁志老师看来音乐也可以用来改变社会现实。九十年代交工运动组合出现,以《菊花夜行军》为代表。后来交工乐队分成两支,但是他们的主题元素依然没有改变,在以林生祥为代表的生祥乐队里,尤以《种树》最为突出,《种树》反映了一种农村、农业与土地的关系,他倡导人们关注农业的发展,鼓励青年人通过网络以及发展有机农业等途径推动台湾农业的发展。另一支好客乐队,则将音乐诠释为一种媒介,并希望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链接,以改变和推动农业的发展,其中《踩下去》和《万安晚安》比较突出。
上这堂课之后,我就觉得我们以前并不是非常懂得音乐,我想每一首歌都是表达它自己内心的真实的想法,只有通过聆听的人,用心去听,明白它的意思或者表达的感情,这样这首歌才真正体现出了他的价值。在这里我想到了,我们民族有很多民歌,或传统的歌,我想这些都是我们的长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我们用心去领悟其中的含义,开创展望我们的未来。
第二:野蔓园
坐落在阳明山间,风景秀丽,景色怡人的“野蔓园”提倡对环境的友好,以一种宽阔的生命态度和对土地真诚的爱去回馈自然。其创始人Bill Mallino提倡一种“永续庄园”,即一种永续性提供保护环境,食物以及人类栖息地的整合系统。其理念是1.有机健康养生的园地(自然疗法)。2.双手万能的手作教室。3.自然资源。4.永续生态环境的落实与推广。
园主也尽可能的使用生物资源,例如用湿地循环的方式来做天然野生游泳池,以代替过多的氯气消毒的人工游泳池。农场主还会自己酿造醋、酒、果酱等,在这里,他们的心重新回归了自然的怀抱,最朴素,最纯粹的感情将得到沉淀,洗涤,净化,传承……
第三:无毒农业和有机农业
其实刚开始听到这个无毒农业的时候呢,我就觉得就是没有毒,很健康,绿色,不用化肥之类的。但是没想到当洪辉祥老师给我们解释这个的时候我才明白,原来不止这些。据我自己的理解,其实无毒农业就是适当的用化肥,但是检测时它是不会检测到任何毒素。这样就可以保护土壤,让它的延用性更久。因为很长时间的使用化肥会损坏土壤,这样对农业也有影响啊。还有就是,科学的种植,在那天,我们在路上看到一片西瓜田,那个西瓜田是把固土的草全部除掉之后种下的而且更奇怪的是种在河床上,大家都知道固土的那个草被除了,那么土壤就很容易流失,每次河水都会冲走很多土,这样慢慢的堆起来就会阻碍河流,还有它最终是流向海洋,所以对海洋和生物也有很严重的污染。
去社区大学时,我看到一群人自愿来做这个有机农业,我很感动,因为他们有他们的目的和理想,但是我自己觉得这有点不切实际,因为有机农业,他耗费体力和时间,这样生产量就会减少,这样就会供应不足。但是那位老师说的话很有道理,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之后,作为一个思路去发展我们的农业。我觉得我们所学的我们可以当成一面镜子作为参考,来发展,而不是盲目的照搬,我想也可以回去之后对比,看看我们那里不足,那里做的好那么就继续发展下去。